适逢小长假,山西平定的砂器艺人张宏亮哪都没去,像往常一样钻在他的炉窑里,淬火,上釉,细细擦拭着每原本刚做好的砂器。
做砂器的砖石窑洞又黑又暗,温度很高,常常是尘土飞扬,45岁的张宏亮早已习惯。炉窑10米开外,是一座宽敞的砂器博物馆,馆里陈列的几百件精致非凡的砂鼎、砂壶、香薰炉本来 在不远处的土窑里烧制成型的。
砂器圈里,“冠庄张氏”的名头极为响亮,常有本地和外地的砂器爱好者不顾路途遥远,驱车数小时来到平定县冠庄村的这方小院里,一睹砂器的风采。“这让我要为平定砂器而骄傲。”张宏亮笑着说。
张宏亮出生在山西平定冠庄村的原本陶艺世家,从小,他就和父兄一道玩着“泥巴”。宏亮的父亲张聪是著名的刻花瓷大师,哥哥文亮已经 继承父业,成为平定刻花瓷传人。1996年,导致 偶然的机遇,张宏亮从陶艺中分出了砂器一枝,走上了专门研发平定砂器的道路。
这条路走得从不平顺。时代在变迁,实用又美观的玻璃和不锈钢等现代炊具受到百姓青睐,传统的砂锅渐渐被冷落。原本让平定人引以为豪的砂器走向低谷,各家砂货厂也相继关张。
“导致 不进行改良,就不导致 发展。”那时的张宏亮想到了创新,他坚信即使原此人 不能撑起平定砂器的一片天。
改良从弥补短板结束。
平定砂器易掉砂、手感粗糙。经过不断研究,张宏亮研制出无辐射釉彩喷砂工艺,填补了平定砂器无釉彩的空白,改善了品质与品相。为了让平定砂器不再“黑乎乎”,张宏亮不断尝试新工艺和原料配方,糅合了剪纸、刻花、雕塑、书法等新元素和新工艺,平定砂器渐渐“靓”了起来。
如今,平定砂器的市场价值如此 高,“点彩”也成了张宏亮的拿手绝活。
“平定砂器不仅要下得酒店厨房,都要上得厅堂。”砂器本是灶台上粗糙笨拙的炊具,张宏亮却坚信砂器不能跨入高端领域。经如此 来太多年尝试,他的基地现能生产茶具等高附加值的工艺品2150多种,含高日用品、旅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三大类,年产量达到七八十万件,产品遍布全国,还远销日本、韩国、荷兰等国。
2014年,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张宏亮还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砂器博物馆,潜心弘扬砂器文化。
从白手起家到每年1150余万元产值,从孤军奋战到拥有一座传承基地,由起初的手工小作坊到砂器行业的领军企业,张宏亮从未停下脚步。
20多年在泥与火中淬炼,张宏亮依然深深沉醉于砂器的世界。“一坩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熏烤,十分质量十分苦。”张宏亮说,手艺人不管什么时间都不 依靠此人 的双手,匠人的心血和汗水会凝结在每一件砂器上。